新闻中心

文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遗产马鸣阳戏项目简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鸣阳戏

发布人:梓潼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15:56:14阅读数:1736

文昌巡游中的马鸣阳戏表演2  何燕摄


    马鸣阳戏是流传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剧。它产生于明末清初。旧时,朝拜文昌帝君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迎神会。梓潼迎神会傩祭、傩舞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鸣阳戏。它是在人们对神的崇拜的过程中,通过设坛祭祀,借以酬神还愿、祈福消灾、安神谢土、驱邪纳吉,使宗教、文化、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入无数戏剧因子,逐渐从娱神到娱人过渡,终于产生了有情节、有人物并具有梓潼地方特色的阳戏。

    阳戏演出又称为“完阳戏”,由“坛场启白”、“天戏”、“地戏”、“花戏”组成。“天戏”、“地戏”又称“正戏”,是马鸣阳戏的主体。它表现在表演上有“阴一堂”和“阳一堂”之说。阴戏称“天上三十二戏”,亦称“天戏”,表演时,一人操纵提线木偶,一人以“徒歌”形式在幕后领唱,三四人伴唱,其内容和唱词多系娱人成分;阳戏称“地下三十二戏”,亦称“地戏”,由伶人化妆或带面具扮装成二郎、判官、土地、祖师、小鬼、钟馗等进行表演。换言之,天上是木偶,地上带傩面,天上有的,地下也有。天地戏之后,就是“花戏”,一般为丑角戏,侧重娱乐取笑。

    2009年3月,马鸣阳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