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列展览

Display

当前位置:首页陈列展览一楼文昌文化主题展馆

文昌文化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14:17:03阅读数:at.pv(id)

       文昌文化主题展馆分为五个单元(文昌帝君的起源、文昌文化的核心思想、文昌祖庭祭祀仪典、文昌民俗活动、广汉郡出土遗址)。


图片4_编辑.png


文昌帝君的起源:

       关于文昌帝君的由来,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大体上分为“人神说”和“天神说”两类。

       持“人神说”观点的包括“史家之说”、“ 儒家之说”、“ 道家之说”、“ 佛家之说”和“民间流传之说”。在这几种说法之中有历史依据的就是史家之说。


图片5_编辑.png


关于文昌帝君的由来,另一种观点就是“天神说”,也就是“自然神之说”,其中包括“雷神说”, “树神说”,“蛇神说”和“星神说”。从古至今“星神说”这一观点是得到许多人认同的。


图片6_编辑.png


文昌文化的核心思想:

       文昌文化的思想大多都反映在一些重要典籍中。现在收集的文昌典籍的注本多达五十余种共200余万字,内容涵盖哲学、教育、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文昌文化体系。


图片7_编辑.png

图片8_编辑.png


文昌祖庭的祭祀仪典: 

       中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祭祀活动也十分丰富,自古就有皇帝祭祀、孔子祭祀、妈祖祭祀和文昌祭祀。文昌祭祀最早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兴起于元未明初,在明代嘉靖九年文昌祭典就规定使用仅次于天子规格的六佾舞,并在清雍正三年被纳入了官方祀典。自乾隆开始,文昌祭祀就分春祭和秋祭两次。


图片9_编辑.png图片10_编辑.png


文昌民俗活动: 

      从古至今,围绕文昌祭祀衍生出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昌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等等,它们汇成了梓潼独具特色的文昌民俗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

图片11_编辑.png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鸣阳戏

图片12_编辑.png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新花灯

图片13_编辑.png


西汉窑址:

       2012年12月中旬,位于梓潼县县城西北角的县水厂施工时,挖出大量筒瓦、汉砖等古建材残片。经四川省考古院勘验,认为该地是古四川最早建立的三郡(巴郡、蜀郡、广汉郡)中的广汉郡遗址。根据出土器物及地层叠压关系,推测这些窑址的时代为西汉早期,坐落于西坝遗址的大型手工业作坊区内。

图片14_编辑.png